如何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
2021-05-18 20:42:5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658次 评论:0

主持人

《中国人才》记者 温金海 陈晓伟

嘉宾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雅光

宁夏固原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李志强

浙江省长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徐安军


1.jpg


背景: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和国家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保障。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并贯穿融入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从思想创新到理论创新,从制度创新到实践创新,党的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实践证明,唯有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汇聚天下英才,才能人尽其才,才能确保人才工作朝着时代发展方向阔步迈进。


那么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家建议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实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要不断创新乡村人才的招聘、培养、管理和服务等举措,因地制宜、因才施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乡村人才管理网络,积极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用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推动人才在广袤的农村干事创业。要创新激励机制,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政策扶持、利益分配、职称评定等方式鼓励人才扎根农村。


本期《话题讨论》栏目,我们邀请农业院校老师、基层组织部门同志共同进行讨论。


(本刊记者陈晓伟综合整理)

观点:加强乡村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要找准发力点

徐安军

人才兴则乡村兴。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是事无巨细地管,更不是包办一切地干,要精准发力,重点要把方向、定政策、聚合力、浓氛围。


2.jpg

图为河南省清丰县农业科技服务团专家指导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工人操作技巧


在宏观管理上发力,把关定向。县委是推进全县乡村人才振兴的指挥部,重点要做好谋大局管大事的文章。强化“一盘棋”思想,有效破解乡村人才开发“各自为战”局面,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任务与职责;提高工作站位,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构建乡村人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坚持“一张图”作战,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加强人才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的无缝对接,把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大“一揽子”支持。重点加大人的支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加大乡镇干部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资金保障,形成财政优先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在政策牵引上发力,树明导向。政策是党委政府集聚各方资源,撬动各方力量,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要注重通过政策牵引,让各类主体动起来,制定引才育才留才补助奖励政策,把各类培训机构培训人才、农业企业等各类用才主体引进人才、劳务输出地输送人才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出来,形成各方面共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的生动局面。让广大人才活起来,转变人才政策“高、大、上”的传统属性,探索实用人才积分奖励等政策,让更多实用型人才享受到高层次人才政策;制定一套符合乡村人才特色的评价标准,激发人才到乡村、留乡村的内生动力。让人才流动起来,注重人才“城到乡”的贡献激励,强化医生、教师等人才服务乡村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特别是要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人才投身创业创新,探索技术入股、合作办场、停薪留职、离岗创业等形式,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


在统筹协调上发力,增强合力。乡村人才振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通过加强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强化项目化管理。把人才发展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按年度分解细化为具体项目,坚持以项目定责任、以项目定经费,强化职责、凝聚力量、推动工作。要强化绩效化考核。因地制宜设置考核指标,从单纯考核引才、育才数量,变为数量和绩效并重,并逐步加大人才绩效考核比重。对重点人才项目实施,要开展绩效评价。不仅要看做了什么,更要看做成了什么。要强化制度化规范。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协调会议制度,实行重要事项交办督办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行为,强化规矩意识,形成步调一致、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


在服务保障上发力,创优生态。乡村人才配套相对落后于城市,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农村产业园区,让乡村人才返乡创业有平台。围绕科技、金融、人力资源、市场等创业发展关键要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乡村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急需服务。不断优化聚才留才生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模式,加大乡村人才公寓供给,就近解决人才住的问题。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每年选树一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建立各级领导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听意见、解难题。



观点:健全适合乡村人才特点的体制机制

张雅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适合乡村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要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还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明确乡村教育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必须首先明确乡村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爱党、爱国、爱农”的种子,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感,厚植“三农”情怀;作为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学校根植并发展于乡村,应注重将乡村学校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融入乡村社会并接受乡村文化熏染,让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乡村文明的高地。培养造就出身农村、熟悉农业、热爱农民、扎根农村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完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解决“怎样培养人”问题。涉农高校是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要发挥其自身优势,解决“怎样培养人”问题。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着力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涉农高校要积极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既要培养创新型农科人才,也要培养复合应用型农科人才以及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要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涉农高校要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学科专业与乡村产业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科专业人才,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入生机活力。三要强化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协同培养。涉农高校要依托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推进校地、校企等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提升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要支持科研人员在乡村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提升乡村人才质量。


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乡村创业,解决“为谁培养人”问题。涉农高校应畅通毕业生下乡渠道,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到乡村创业。一要强化就业指导和择业价值观教育,以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强化就业指导和择业价值观教育,在乡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二要改进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三要提供创业服务,帮助大学生组建跨学院、跨系部、跨专业的创业团队,实现优势互补,为大学生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帮助提高创业成功率。


3.jpg

图为福建南平基层党群工作者帮助农户抢收烟苗


坚持引育结合、积极培育乡土人才,解决“人才留不住”问题。一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充实乡村人才总量,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水平。二要积极培育乡土人才,遴选有能力、有担当的乡村干部,选好“领头雁”,配强“当家人”,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优秀人才中培养致富带头人,优选带动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重点跟踪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乡村产业发展,又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乡土人才。



观点:乡村振兴须下好人才“先手棋”

李志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人才,逐步构建适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体系,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挺在前。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了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于基层而言,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抓好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须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县(区)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加强乡村人才工作领导,把乡村人才工作纳入本地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年终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乡村人才工作的指导,督促人才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乡村人才评价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保障。乡(镇)党委要落实好直接责任,把人才工作与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以及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目标、内容等,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


坚持不拘一格聚人才。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位置,积极引导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主动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延续派驻第一书记等好的做法,动员省、市、县相关部门单位,将有知识、有思路、有资源且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派驻到农村一线,协助乡镇党委和村级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也使得机关干部在农村“蹲苗”锻炼、成长成才。要全面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各级农业技术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地、田间学校等平台,通过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载体,结合本地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术型、服务型等符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型人才,挖掘培育一批“土专家”和“田秀才”,以乡村人才资源转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外出创业人员引进力度,从财税制度、金融贷款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返乡人才政策支持,促使人才、资金、产业向农村一线集结。


4.png

图为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茅坪村第一书记魏婵和乡亲们在一起


坚持创新机制优环境。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以增加农村实用人才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为导向的保障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模式,以2-3年为一个管理周期。组织乡村人才与乡镇签订服务目标责任书,规定年度工作目标,乡镇党委为其提供必要保障措施,并根据乡村人才完成任务情况,给予更大支持力度或取消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的评价标准,突出工作实绩,让农民也能评职称。同时,加大对乡村人才技术职称的改革宣传力度,提高乡村人才职称认识。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保障制度,对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秀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强化政治引领,注重把政治条件成熟的优秀农村人才吸纳为党员,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积极引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乡村人才激励表彰制度,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氛围,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



原载《中国人才》杂志2021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