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关村人才20条政策发布 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2018-03-01 11:15:30 来源: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处 作者: 【 】 浏览:1267次 评论:0

  近日,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5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若干措施》共提出了20条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进得来”问题,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等。政策是对2016年公安部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将让外籍人才更方便地往来与居住生活,更加便捷地迁移。

  二是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提出了6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留得下”问题,在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在“海聚工程”、海外人才聘任、企业博士后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政策进一步开放了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相关领域,便利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是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了4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干得好”问题,主要是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才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政策主要是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全球引才聚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四是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融得进”问题,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简化登记、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政策将为外籍人才更快实现社会融入,安心发展提供保障。

  今天,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领导联合对政策进行解读。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世新表示,出台《若干措施》,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发展环境优良、人才迁移便捷、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全国“千人计划”等海外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资源所在,优势所在,就是责任所在。过去,中关村不断开展政策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多项政策复制推广全国。现在,面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国际化人才需求,面对全球开放创新大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需要中关村发挥“排头兵”作用,探索实施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举措,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全球开发和配置人才智力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若干措施》是中关村示范区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的又一次重要创新举措,共提出了20条政策,多项均为全国率先提出,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解决“进得来”的问题。

  ——在申请永久居留方面,在之前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此次新政将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程序申请永久居留,这样就实现了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的全覆盖,政策更加彰显人文关怀。

  ——在便捷出入境方面,考虑到来京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及中关村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外籍员工,主要以短期签证入境,每年多次入境需频繁办理各种手续,程序较为繁琐,这次的政策创新将允许来中关村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关村企业的境外员工,换发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交流访问提供极大便利,为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对来京探亲等处理私人事务的外籍华人也将签发5年以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

  二是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提出了6条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解决“留得下”的问题。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本次提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的相关政策增强了对新型科研机构直接引进外籍顶尖人才,争取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政策支持。同时,试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外籍雇员管理方式和体系。

  ——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为进一步激发外籍人才参与我国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次发布的新政,将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中关村示范区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同时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政策实施有利于扩大外籍人才在科研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提升国内部分领域的科研水平。

  三是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了4条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解决“干得好”的问题。

  ——本次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举办国际人才大会等相关政策,将通过发挥这些市场化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的作用,来增强联系和集聚国际人才的能力,提升中关村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中的影响力。

  ——在支持人才中介机构特别是国际人才中介机构发展方面,提出了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监管措施、降低外商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等政策,有利于更多国际人才到中关村来创新创业、实现梦想,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是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解决“融得进”的问题。

  ——本次提出简化外籍人才办理住宿登记手续的政策,对在京有稳定住所或固定工作单位的外籍人才,实现便捷化网络等方式登记,节约时间和成本,将更好地吸引经常往返中国与海外的外籍人才。

  ——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立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这主要是考虑到适应外籍人才频繁往来于国内国外的需求,来推出更多符合他们需求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外籍人才安心在京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吸引更多外籍人才来中关村发展。

责任编辑:滕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