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义区辖区企业北京星箭长空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名天人中药有限公司、北京德威特继保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通过专家评议,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区分站。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顺义区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家,园区分站10家,创新实践基地3家和基地工作站12家,先后培养博士后(青年英才)53人,涉及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 作为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创新“加油站”的作用日益凸现。全区一贯以坚持高端为引领,以规模和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水平。 53位博士后(青年英才)“进站”攻坚 顺义区2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扎各行各业。十年来,全区累计招收博士后(青年英才)53人,目前在站25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攻坚克难,已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仅2017年,顺义区新增博士科研工作站5家,是北京市2017年新增站点最多的区。随着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顺义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覆盖顺义区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的几大支柱发展产业。其中,落户临空经济核心区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宝洁全球研发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学历和该领域的尖端技术人才。注册地在临空经济核心区的北京德威佳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有北京德威科技项目合作启动基金、知识产品采购中心数据库(科技超市)和建筑设计资源库即大众公共性科技服务平台,被业内称誉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和微小企业“走出去”的响应者、参与者、合作者。 企业创新的“加油站” 进站博士后的导师有着多年积累的科研题目和想法,但有些人苦于精力有限无法深入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恰好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催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不仅对顺义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辖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江河创建、北一机床、北汽集团同时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东方雨虹既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又是国家级实验室;燕京啤酒既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又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增效和区域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是新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技术高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成果转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6月,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的博士王蕾进入北京新源国能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今已经申请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5篇,并获得北京市博士后资助;并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项目从研发到产品问世的整个过程,项目为“面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复合增强型超滤膜装备和膜处理技术产业化”。该项目的成功在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工业给水处理、工业废水回用、海水淡化等领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该项目目前全部完成,效果超过了预期目标。该项目实现了纤维纳滤膜及中空纤维纳滤膜的连续化制备,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已申请了两项专利。王蕾博士带领的团队除了完成研发任务之外,还为企业建立了水质分析实验室,指导本科毕业班学生,受邀参加国内本专业学术研讨和交流学习。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到了引进一位博士,填补一项空白,带动整个企业的作用。 创造数亿元效益 在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博士后工作站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2017年,新源国能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功争取到6.8亿的项目。顺义区辖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为企业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7年12月,目前全区共有2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独立设站12家,园区站1家,园区分站10家)、3家创新实践基地和12家基地工作站,行业涉及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全市排名第4,远郊区第1,是北京市博士后工作发展最快的地区。培养博士后(青年英才)53人,目前在站25人,出站28人,其中22人出站后留在了原单位,并成为技术骨干。他们先后承担863、973等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7项,申报各项专利151项,完成专业论文188篇,专著21部,其他各类荣誉和奖励38项。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推动博士后创新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