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豫军”为何技高一筹
作为技能人才教育的主力军,我省技工院校正在实现“蝶变”,昔日的“丑小鸭”正在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从寂寂无名到人生出彩,技工院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新时尚——技能乃安身之本 10月30日,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冷镦工、特级技师余军伟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36岁的总制造师,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年前,余军伟还是信阳高级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他入职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后,刻苦钻研技术,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能专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在厚度不到0.7毫米的车身板上,焊出宽3至5毫米的方正焊疤,这是车身修理中的世界标准。22岁的冯培源说:“为了能焊出完美的焊疤,我每天都在刻苦练习焊接技能。” 冯培源是我省“00后”技能人才中的一名佼佼者。进入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学习汽车维修后,他靠着爱钻研的机灵劲头,在各种技能大赛中不断拿奖,为自己的人生开拓出了一片天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技能人才日益走俏,技工院校也正在走向经济社会大舞台的前台。越来越多的技校毕业生相信,只要努力奋斗,走技能这条路一样能收获精彩人生。 从一名迷茫的中学生,到斩获省级赛事大奖的冠军,来自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王念飞用金牌为自己的青春写上了精彩注脚。 今年4月25日至28日,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濮阳举行,王念飞获得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赛项冠军。他的专业是通过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等来“指挥”机器人进行作业,在行业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王念飞说:“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天道酬勤,勇往直前,一定能蹚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据介绍,全省技工院校近年每年招生人数平均约11万人,招生规模在全国各省技工院校中保持前列。这些学子都怀揣着一颗“匠心”,在成为大国工匠的道路上追逐梦想。 新途径——技校有成才之路 从郑州市中原路拐进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就是郑州财经技师学院的一个校区。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实操车间却显得高大上。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高技能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集训基地2个。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国家队选手张明明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时,从西餐摆台,到鸡尾酒调制,再到咖啡制作,张明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现在,她的手轻轻抖动游走,咖啡杯里就呈现出不同的图案,一杯原本普通的咖啡被调制成了令人惊艳的艺术品。 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于婷婷介绍说,该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非常受欢迎,很多有实力的酒店餐饮企业负责人主动到学校联系专业技能人才。 学生能就好业,学校才有未来。为了让学生充分就业,我省技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探索实施“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先后建成了计算机、会计、物流等专业实训教室69个,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60多家。学生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还可以到车间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进行专业课的实际操作练习,同时可生产半成品或成品,实现岗位任务与知识技能的“零对接”。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产业相融,学院相当于一个‘现代化微型工厂’,既是育人平台,也是生产平台,学生不出校园,即可提前学习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相关专业技术。”于婷婷说。 电子显微镜这样高精尖的仪器,对环境、温度、灰尘、湿度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的专业电镜维护人员。而全国唯一拥有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的技工院校,就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如今,“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电镜专业”早已成为业内标杆和校企合作的典范,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北大、清华、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考不上清华北大,就去清华北大上班”,已经成为该专业的真实写照。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突出技工院校行业、地域、专业特色,全力推动技工院校精准对接产业、就业需求,加大急需紧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培训精准度、就业匹配度,促进高质量就业。技工院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优势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新时代——人才乃发展之基 10月7日上午,信阳市雷山匠谷信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彩旗招展,4000余名学生顺利入住新校区。从占地76亩的老校区,到占地818亩的新校区,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校园环境,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信阳技师学院的美丽“蝶变”,正是我省技工院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现有各类技工院校97所。去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12.95万人,居全国第三,其中技师学院招生10.63万人,跃居全国第二。 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自我省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以来,技工院校驶上了“快车道”,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顶尖技能人才,汇聚成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人们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培养模式成为常态。我省高职新生报到率由十年前的不足80%提高到95%以上,高职在校生规模已占据全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省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20多年前李刚入职中铁集团,成为一名普通的技工时,没有人能预见到他日后会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大国工匠。从为外国专家“拎包”到成功研发国产盾构机,从研发核心部件打破国外企业百年垄断、性能跃居世界第一,到中铁盾构机遍及世界五大洲,李刚的圆梦故事,也正是如今技校学子们孜孜以求的人生逆袭。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对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评论》主编、研究员张富禄在受访时表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高技能人才正逢其时。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战鼓催征,技工院校任重道远。 现代化河南建设波澜壮阔,技校学子们前途光明。 (来源:河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责任编辑: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