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如何挖掘特色,做优做强,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创新。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将边角尾料变废为宝,靠不起眼的小物件打造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05:01总台记者 袁圆:河南省鹿邑县的宋坑村一共有2006口人,年产值达到2个亿以上。 听说这里的致富秘诀,全靠一个平常人想不到的小物件,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整洁的村庄、林立的楼房,房间码放着大量的羊毛。说到羊,当地出产的槐山羊非常出名,羊皮羊肉一直都卖得很好。但这种山羊的羊毛含绒率很低,以前都是当下脚料丢弃处理掉。现在这些羊毛居然住进了大砖房,难道这就是村里人的财富密码吗? 总台记者 袁圆:羊毛捆被送到车间,工人拿着羊毛捆在桌子上使劲砸,每捆羊毛要砸一百多下。羊毛捆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摸起来也超级柔软。 来到成品车间,成捆的羊毛,经过15道工序,变成了一把把小刷子,它们就是美妆用的化妆刷。 粉底刷、睫毛刷、腮红刷……这里生产的化妆刷品种繁多。而且我们还了解到一个硬核数据,在中国每10把化妆刷至少有5把出自河南鹿邑;而每10把出口的羊毛化妆刷里,有9把是鹿邑生产;很多国际品牌的配套化妆刷,也在这里代工生产。鹿邑县的乡村里,居然“隐藏”着一个享誉全球的大产业。 总台记者 袁圆:园区的展厅里有两三千把刷子,据专业人士介绍,羊毛的刷子比纤维的刷子要贵出好多倍,究竟它好在哪里? 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方华:羊毛的抓粉力是非常优秀的,它有天然的毛鳞片,能够牢牢抓住这些粉,特别是在眼影、腮红的运用上,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秦方华是当地毛刷产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今年只有33岁。她喜欢说自己是“刷二代”。2012年大学毕业的她,在郑州找了不错的工作,后来看到鹿邑县的羊毛刷产业越做越大,支持返乡创业的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加上父亲的羊毛刷厂初具规模需要帮手,她下决心回老家鹿邑发展。 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方华:鹿邑从前是只做化妆刷原料,在义乌、深圳、河北做化妆刷加工的比较多,很多鹿邑人就在这些地方打工。 从一开始只是给外地企业提供化妆刷的羊毛原料,到后来大批鹿邑人到沿海地区毛刷厂打工学技术,直到近几年,鹿邑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建园区引人才、真金白银政策扶持,吸引大家回乡创业,把产业链建在了本乡本土。秦方华的父亲就是在这当中发展起来的。而今,年轻的“刷二代”又继续带回新思维注入新活力,从国内市场到跨境电商,从贴牌代工到自创品牌,小小毛刷产业,越做越大、越来越强。 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方华:一支刷子可能出厂价才几块钱,但是进入国外商超之后可能就身价翻倍,我现在一门心思想打造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鹿邑,羊毛变废为宝,企业做大做强,农民致富增收。对这个变化最满意的,应该是那些过去缺乏增收门路,现在居家就能致富的村民们。 鹿邑县张店镇党委书记 张志刚:如果一个家庭有两到三个会做尾毛加工的人员,这个家庭少说一年也能挣十多万块钱。比如说老年人,可以做一些选毛、挑毛简单的工种,年轻人可以做整毛、墩杯相对技术难度较高的一些工种,这就是对就业的一个带动作用,带动一方老百姓致富。 目前,鹿邑县拥有化妆刷制造企业160多家,相关产业经营主体1000多个,年销售额突破130亿元,累计带动近10万群众就业增收。如今,鹿邑县的发展目标不断瞄向新高度,主推自主品牌、聚力专利开发和技术创新,引领国内毛刷产业产品标准制定,真正要把小毛刷做成地域优势和长久领先的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