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小县如何念好人才经
2025-02-19 08:48:07 来源: 作者: 【 】 浏览:57次 评论:0

       一个赣中腹地传统农业县,何以吸引院士关注?


       一个产业基础薄弱县,怎样培育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一个人口不足15万的小县,怎么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


       对于经济总量不大、人口总量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的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人才无疑是决胜的关键密码。

       虽然从事人才工作只有一年多,但我见证了一批批院士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组团来峡调研指导、省林科院在峡江建立赣中分院、十年如一日全力支持的人才创新药研发项目即将迎来蝶变、砚溪镇乡土人才创办华源食品生产的“双柚汁”进入米其林和黑珍珠高端餐厅供应链……内陆小县大作为,让我对念好“人才经”产生了丝丝遐想。


       既要强招引,更要强培育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需要高端人才的智慧之光,也需厚植本土人才的根基,为发展汇聚不竭动力。唯有立足县域实际,引才、育才并进,深耕人才成长沃土,方能育出乡村振兴的“人才森林”。

       近年来,峡江县通过与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动,开展“智兴玉峡”专家行活动,打造校地、校企合作“峡江模式”,先后邀请60余名专家来峡现场帮带,实施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充分挖掘有“一技之长”和有潜能的乡土人才,培育各类乡土人才1200余人。

       姚春海就是被发掘出来的“土专家”。在县里支持、外地专家的帮助下,姚春海领办了峡江马埠上盖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服务有需求的农户,为小县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很大助力。前不久,他还入选了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

       实践证明,构建一套健全的乡土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升乡土人才技术技能水平,让这些“千里马”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大地上驰骋圆梦,才是释放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既要下任务,更要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新。2023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们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

       峡江仁和镇过去是生猪养殖大镇,旧有的养殖方式带来生态污染。环保技改又需要大量资金,群众不愿投入,乡镇干部苦口婆心上门做工作,但收效甚微。

       乡村振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何从人才工作的角度解决这些难题?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学习借鉴外省成功经验,我们从培育生态养殖能手的思路出发,提出弃猪养鸽,实施“鸽”声嘹亮工程,既发挥群众的养殖优势,又推广了生态养鸽。在打牢基础后,县委又协助生态养鸽大户打造乳鸽工坊和“元气小鸽”电商平台,发展线上销售和线下农旅产业,推动乳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仁和镇的养殖产业成功实现转型。如今,“仁和乳鸽”已颇负盛名,依托仁和镇生态乳鸽养殖基地,乡土人才工作室成立,目前集聚了38名养殖能手、种植大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愈加广阔。

       仁和镇产业的成功转型,是当地政府正确决策和积极引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凝聚合力帮扶指导的结果。我们感受到,下任务是推动工作必不可少的举措,但下基层更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基层一线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


       既要给方向,更要给支撑


       人才,如同宝石需经磨砺,方能绽放璀璨光芒。他们渴望成长,不断汲取知识的甘露,历经风雨的洗礼。

       获评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石玉莲,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与院士团队合作建成科技小院、专家工作站、乡土人才工作室。在她的工作室,不仅有课堂理论学习,还有户外田间课堂,让前来的群众增进相互交流,实现技术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从去年实施乡土人才三年振兴行动以来,峡江县结合乳鸽、羊肚菌、油茶、杨梅、翠冠梨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在11个乡镇86个村建立了一批集培训研学、产业指导、成果展示、院校合作、管理服务、活动承接等“六位一体”的乡土人才工作室,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深耕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旱地水稻、黄精大米等产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技术服务、创业指导,吸引集聚2000余名乡土人才发展现代农业,促成1100余名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引领175名专业复合型人才参与直播带货、乡村旅游开发等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

       在农村,加速打造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为他们提供细致入微的引导与支撑,以新模式新载体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既要重政策,更要重服务


       经济欠发达的小县,能给的财物不多,靠什么来吸引留住人才?我们常常以深入地换位思考——人才所追求的是什么,盘算着手中的资源、所能给予的、所能实现的,乃至于能达至的极限。既然硬实力有所欠缺,我们想着应注重发挥软实力的魅力。而其中的关键,以诚相待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用真诚与温暖筑起人才的心灵家园。

       为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汇集,推动人才与特色产业深度链接,峡江县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重点人才和人才服务专员帮代办机制,选优配强人才服务专员40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交流谈心,围绕人才产业需求,提供平台、资金、服务等方面精准支持。2023年以来,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发放涉农领域科技项目奖补达400余万元。

       企业的核心力量,根植于企业人才和关键技术的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养成,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但真正的长远之道,却是深深植根于对人才的贴心服务。构建一个利于发展的人才生态,打造宜人的工作生活氛围,无微不至地为人才提供服务,如此,方能确保人才如磁铁般被吸引,被高效利用,并长久地留在我们这片热土上。


       既要看短期,更要看长远


       推动产才同频共振,是人才工作的制胜之道。峡江县始终锚定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以更精准有效的举措推动产才同频、倍增升级。

       江西益缘生营养品有限公司,由国家高层次人才创办,实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营养食品、食药同源类健康食品等项目的孵化。2023年,我们了解到,随着项目的推进,原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已无法满足人才项目发展的规划布局需求。随即启动“一事一议”,协调特供三年免租金的7.6万平方米集中连片标准厂房,用于科研楼和生产车间等建设,并允许回购,且优先使用园区内人才住房及食堂等其他附属设施,助力企业打造特医食品主题产业园和产业科学研究院,助推人才项目扩能提级。

       近年来,锚定生物医药大健康首位产业,峡江县推出“1+2+7”专项政策体系,覆盖生产、流通、种植、文旅、康养、科研等各领域,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模式打造“三中心四平台”(综合检测、技术创新、仓储物流“三中心”和成果转化、电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投融资服务“四平台”),奏响补链延链强链曲,促进产才同频共振。

       人才和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产品的缔造、新成果的破茧,都必然会经历一段悠长的等待与沉淀。人才专心致志搞研究,企业用人不疑守初心,都需要政府以及人才工作者有耐心、恒心,并坚定信心静待花开。


(作者为江西峡江县委组织部人才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张编辑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