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我们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记者发现,全国两会期间,技能人才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他们如何关心技能人才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好的提案?我们一起听一听。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要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培养是发展和创新非遗产业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才能真正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再学习,提升他们的对文化和审美的认知能力。针对职业教育院校,可以设置非遗文化产业的相关课程,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传承人,提升创新型传承人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架起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阶梯近年来,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贯通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破技能人才上升的天花板。未来,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将改革推向深处。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导入国家资历框架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明确职业资格、职称、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制度的功能定位、制度安排及其内在的结构关系,建立职业资历等级标准体系完备、认证认可和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学习成果共享相接、政策资源充分整合的职业资历体系。 二是要深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改革。建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构建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与相应的职称、学历比较认定制度。 三是要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改革。建立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制度,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沟通衔接。细化量化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考核认定办法,探索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 全国人大代表傅国涛:愿高技能人才像明星一样受追捧全国人大代表傅国涛,是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傅国涛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青年技能人员培养落实“技能中国行动”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指出,培养技能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提高技能人员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让技能大师、大国工匠、技能专家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
![]() 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推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杨登辉带来了四项有关推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推进技能人才工作立法 建议启动技能人才工作立法,强化技能人才工作推进的刚性约束,大力促进技能人才工作。 2、加大资金补贴建议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免学费补贴系数、生均拨款标准等适当提高,拓宽技工院校发展扶持资金渠道。加快建立将技师学院与高职院校招生信息同步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推送机制,破解技工教育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 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议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法定义务,尤其国有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 4、除“重学历、轻技能”观念审查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预算草案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大国工匠、技能典型的宣传力度,设立国家“技工节”,推动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全国人大代表杨文龙:打造一支现代化高技能人才队伍1、建议政府加强产业工人培养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摸清对产业工人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围绕重点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军。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基层、企业落地落实。同时,加大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宣传,营造“个人崇尚技能、企业重用技能、社会尊重技能”良好氛围。 2、建议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工作室等,加大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为技能人才搭建创新创造的平台。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拓宽产业工人职业上升空间,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 3、建议产业工人主动学习学习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岗位技能,适应智能化、信息化需求。 代表委员的建议你怎么看? 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吧! 来源:大国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