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广大人才和人才工作者中激荡奋进热潮
2022-10-28 09:37:10 来源: 作者: 【 】 浏览:753次 评论:0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人才基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广大人才和人才工作者中激荡奋进热潮

       聚人才之力,筑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向广大英才发出了动员令。

       连日来,广大人才和人才工作者在学习中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笃行不怠,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十年伟大变革,成就鼓舞人心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展现了势不可挡的中国力量。

       在首场党代表通道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分享了自己在深度贫困地区见证的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我驻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帮助他们解决了山区口粮不足难题,村里推广水稻旱地种植405亩,人均稻谷产量超过1000公斤,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朱有勇的脸上难掩激动之情。

       十年奋斗,十年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无数人才都是参与者、奋斗者、亲历者。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叩问苍穹梦想变现实,东风浩荡、红旗猎猎,巨浪翻腾四海震八方。”作为一名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师曹伟见证了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锵步伐,心情豪迈。听到报告中专门提到“超级计算机”这一重要成果,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甘霖无比兴奋,“这是对国产超级计算机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接续奋斗、再创新高的最高动员令!”

       非凡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党对人才事业的全面领导,离不党中央带头营造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浙江新顺发缝纫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质部部长阮玲斐从一名缝纫机车间的女工成长为浙江省首席技师,再成为光荣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她的身上投射着党中央对技能人才的关心与厚爱,“生逢其时,实现梦想的舞台无比广阔、前景无比光明。”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创业的博士、广东鹤山波粒涂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昱丹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对全球英才的诚意:“回国创业后,当地对我们非常重视,相关部门主动询问、帮助解决问题,使我们快速成长,获得感满满。”

       辉煌成就令人鼓舞,蓝图愿景催人奋进。江苏省双创人才、南通华欣民福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乐斌心潮澎湃:“报告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集结号,现在正处在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期,我将充分发挥所长,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表示,“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将义无反顾,发挥好一名老党员、老石油人的作用,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千里马竞相奔腾,创新潮风起云涌。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明确部署,号召广大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浪潮,引发了广大人才强烈共鸣。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玉山深有感触:“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只有靠内涵式增长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继续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代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周雷提到,他所钻研的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推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飞跃,一定要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科协委员、包钢集团首席技术专家杨占峰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稀土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点‘土’成金。”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级技师周皓长期服务于深海一线,为“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突破万米挑战保驾护航,他认为面临新时代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要利用新型举国科研体制进行深海科技探索,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曾参与过直-20等“空中明星”的研制,他坚定地说:“要时刻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为己任,在航空装备设计和制造上勇攀世界最高峰,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军深耕于新型核燃料组件、新概念武器等的大尺寸合金部件,他表示要继续潜心攻关,着力解决国家急需的关键材料问题,为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实力贡献力量。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卡脖子”问题。

       作为我国首台乙烯压缩机的主导设计者,党的二十大代表、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对此深有体会:“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说到我们心坎儿里去了,现在我们生产的乙烯三机已经成功替代进口,让国产重大装备跳动‘中国心’,我们会继续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关,缩小设备尺寸、降低能耗,再造世界级装备。”浙江材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军配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曾经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的大分子着色剂,“下一步要继续提升国产大分子着色剂的市场占有率,增强话语权,解决国内印染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王坤鹏长期从事锂电研究,他表示要聚力突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晶化研发及产业化这一“卡脖子”技术,为建设“北方锂电之都”作出新贡献。

       ——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通过古生村科技小院,将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创新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今年村里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下一步将继续寻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良方,目标是争取帮助老百姓的收入翻一番。”党的二十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相机部总经理易彦认为,要将产、学、研、用的链条拧得更紧,缩小项目立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各环节之间的缝隙,让科技创新为生活赋予更多美好。蒙草集团种质资源及检化验中心负责人郑丽娜说,积极探索适地适生的“土办法”,推动研究、选育的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解决生态、生产对优质草种的需求。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筑牢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让广大人才工作者深感方向更明确、责任更重大。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构建高水平人才成长梯队,才能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奇迹新的创造,要依赖‘人才自主培养’。我们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兵器首席技师梁兵努力打造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绝技绝活的传承纽带和技能人才的成长平台,“接下来,我将持续抓好团队建设,把技术难题攻关和技能人才培育融为一体,突出课题研究和导师带徒,为实现强军报国‘兵工梦’培育更多新时代‘兵工人’!”

       枝繁巢暖,有凤来栖。把握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战略主动,必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东莞松山湖畔,一座国际一流科学城正在加速崛起。广东东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家庆表示,松山湖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要加快推进全球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基础支撑服务平台,努力把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让广大人才“海阔凭鱼跃”。中关村已经成为国际人才、领军创业者等海内外创新型人才向往的创业乐园。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人事处处长孙宗华表示,将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条主线”,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率先建成首都高水平人才高地。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体制机制。

       辽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玉辉提出,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行人才评价举荐制度,加强人才流失预防预警,加大人才政策执行力度,全面落实人才子女就学、就医“绿色通道”、普惠性生活补贴等便利举措,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江苏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志远认为,要围绕打造新优势,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重点遴选支持一大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新疆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杜鹏表示:“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更要以‘敬贤礼士’之心、‘避短扬长’之举、‘栽桐引凤’之诚,持续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改善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释放才能、展露身手的‘大舞台’。”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相信一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人才队伍,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绚丽的诗篇。

来源:大国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