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土人才“破土增香”
2022-10-25 13:49:43 来源: 作者: 【 】 浏览:729次 评论:0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充分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在“挖、育、用”上下功夫,激发本土人才内生动力,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立足本地资源“挖”。“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本土人才有着天然的优势,不仅有浓厚的“三农”情怀,而且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要依托亲情、乡愁纽带,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络方式,广泛吸纳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热爱三农事业的返乡企业家等户籍地人才返乡创业,大力宣传成功案例和正面典型,以“点”带“面”,形成人才“帮带”返乡的示范效应。要聚焦乡村一线,通过摸底调研、组织推荐等形式,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挖掘出一批农民企业家、农村种植高手、在外优秀回乡毕业生,按生产经营类、技能带动类、社会服务类等不同类型对本土人才进行分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让“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脱颖而出。同时,要用好科技特派员下乡、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以及基层支教支医等人群,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

       创新培养方式“育”。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乡村振兴要发现人才,更要培养人才,要加强对各行业领域本土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点单配课,制定专业学习板块和培训计划,构建本土人才分层分类的科学化培养体系。一方面,要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教”,立足本土人才知识短板、疑点难点、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实施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充分调动本土人才的思维积极性,杜绝“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培训,不断提高本土人才的技术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组织本土人才“走出去学”,根据不同专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组织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进修、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让“土专家”在家门口大展拳脚。

       营造良好环境“用”。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本土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强化政治激励,积极推荐优秀本土人才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将优秀的本土人才优先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提升政治荣誉感。要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开辟绿色通道为本土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断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本土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切实消除本土人才在创业路上的“绊脚石”。要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宽容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他们在干事创业中的顾虑,让他们轻装前行。


来源:大国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