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造就文化名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在党中央的关心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03年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11年启动文化名家工程,2012年将两个工程调整合并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实施以来,如何加强对文化人才的政治引领、把文化人才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对优秀文化人才又给予哪些扶持措施?文化名家又是怎样造就的? 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建设情况。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情研修班在延安举办 教育培训、专项投入、创新机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的实施,必将对中国的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8月,中宣部会同中组部、人事部组织实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11年3月,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文化名家工程。2012年12月,中宣部对文化名家工程与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进行调整合并,统一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工程实施以来,重点资助扶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多年过去,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是怎样实施的,又是如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人才基石的? 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文化人才凝聚力 今年7月25日,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宣部组织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情研修班正在进行分组讨论,5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人才代表,正在就文化强国建设纷纷发表观点……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部长原梅生说:“中央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并组织不同领域的文化人才研修,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人才的关爱,对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谈文化自信,首先应该知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千年传统文化光辉灿烂,近百年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树一帜。作家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塑造好中国形象,创造出更多向上、向善、向美的优秀作品。”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说。 …… 近年来,中宣部分界别分层次组织各种培训班研修班来增强文化人才的凝聚力,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研修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媒体骨干人才培训班、文艺骨干人才培训班、文化产业人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专题研讨班、国际传播人才研修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让广大文化人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文艺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作优秀文化作品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9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情研修班学员在上海钱学森图书馆现场教学 今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举办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期人才研修班,新入选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历次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等共600余人参加学习研修,中央领导同志与全体学员座谈并作重要讲话。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参加研修的文化人才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坚定了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的决心。 今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举办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 此外,中宣部每年组织两个团组赴国外考察调研,组织若干团组深入基层考察采风,以开阔文化人才的视野。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界别部分人才赴俄罗斯、印度、南非、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巴西、阿根廷、智利、加拿大、意大利等进行专题考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举办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培训班、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专题研修班等,深入学习国外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人才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组织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赴江西、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山东等地开展调研、体验生活,促进文化人才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 专项投入,不断加大文化人才成长扶持力度 “我国至少有50多万名较高层次的文化人才大军,这支队伍需要加强支持力度,需要课题经费和时间保证。”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说,“正是‘四个一批’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保障,让文化领军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工程专项资金,计划用10年时间支持2000名入选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开展自主选题项目,积极资助人才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专著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资助的覆盖面。为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宣部制定印发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资助及经费管理办法》。2014年启动自主选题项目资助工作,为每名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开展创作研究一次性提供50万元课题经费,分期分批累计拨付资助资金7.2亿元。同时,按照个人申报、择优立项、差额资助的原则,还资助个人申报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在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荐479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使人才受到极大鼓舞。 孙德宏告诉记者:“之前,国家支持‘四个一批’人才陆续出版了一批作品,但有了50万元之后,大家都充分利用这笔经费选择有价值的课题深入调研。我把中外文化人才现象分三个课题进行了调研。我发现,康德、戴震、纪晓岚、曹雪芹等几位威名中西的文化大家,居然都是出生于1724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文明发展的隐秘规律?于是我写成3万多字的历史文化散文《从1724出发》,发表在2018年3月《当代》。” “入选人才获得50万元的项目资助,还被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对于文化人才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用这笔资金,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了《唱风流》公益演唱会,让观众深深感受到长征英雄的爱国情怀。”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牟玄甫说。 “不能把50万元仅仅看作一个数额,对我们来说,这更是一份殊荣,体现了中央层面对文化人才的扶持导向。”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王艳说。
创新机制,不断推出文化人才和创新成果 “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标准将有突出成果的优秀人才选入‘四个一批’,这是一种价值引领,也是一个社会导向。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让青年人前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孙德宏说。 “希望各地也出台相应政策,让文化人才与科技人才跨界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既有利于文化人才培养,也有利于出创新成果。”王艳谈道。 为推动出精品、出人才,中宣部连续多年组织编辑出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已为人才出版了84部专著、作品集等。同时,组织协调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开设人才专栏、专题,充分展示人才的风采和成就,在人才中引起较大反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荐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人选,参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等。 中宣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文化人才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人才机制的创新,一是有序推进人才选拔工作。先后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线选拔了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界别优秀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专门技术、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入选的都是本领域的中青年代表人物。二是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考察与国外学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培养质量。三是人才作用进一步发挥。近年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牢记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文艺出版精品工程和重大采访报道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骨干作用。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重大节庆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重大宣传战役中,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一道,经受了考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工程、品牌工程。 为进一步规范推荐选拔工作,2016年,中宣部制定印发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推荐选拔办法》。截至目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人才总数已达1453人,其中理论界464人、新闻界262人、出版界96人、文艺界359人,经营管理方面164人、文化专门技术方面79人,国际传播方面29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12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在中宣部等部门的精心组织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大批优秀文化人才涌现。相信,随着这个工程的深入推进,必将对中国的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链接: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沿革情况 2003年,中宣部会同中组部、人事部制定印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组织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10年,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其中,文化名家工程由中宣部牵头组织实施。为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经批准,中宣部将文化名家工程与“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调整合并,统一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工程每年重点资助扶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到2020年,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达到20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