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价体系改革重在激活动能
2025-04-07 10:48:12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次 评论:0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然而,传统的人才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模仿跟随型创新,忽视了引领性、革新性创造过程,直接制约了基础研究发展和颠覆性技术突破,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涌现。因此,构建一套面向高质量发展、能够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能的增能式人才评价体系,已成为时代之需、发展之要。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以激发潜能为核心,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革新并重塑评价机制,从注重短期成果转向关注长期价值,从单一量化评价转向多元化综合评价,从静态评估转向动态跟踪,深度挖掘科技人才的内在潜能与持续创新力。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准确处理评价实践中快与慢的关系。基础研究阶段需“慢工出细活”,在面对“卡脖子”基础研究这一科研领域“硬骨头”时,尤需警惕出现急躁情绪,以小火慢炖的耐心与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奠定好研究基础。新兴技术的应用转化阶段则需敏锐洞察、快速落地,在深思熟虑与敏锐捕捉的基础上超前布局、抢占先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巧妙平衡评价体系中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评价体系构建时,不仅要立足高远、以宏观战略引领构建全面系统的评价框架,还应深入细微、推进微观层面的精准施策与差异化培养。在宏观层面,要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为指引,引导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微观层面,要关注人才的个体差异,突出分层分类评价导向,避免出现“一刀切”。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充分把握评价过程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人才评价过程中,既应守正发展、更需灵活创新,打好“正”与“新”的组合拳。应坚守“正”的基石,即通过制定涵盖人才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实际贡献情况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论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同时还应激发“新”的活力,鼓励多元创新评价、引入动态评价、注重跨界研究评价等,促进融合创新。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努力、持续探索。政府应加强对科技人才评价的指导与支持,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发挥自身研发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评价模式,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成长空间。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应积极参与人才评价与成果转化鉴定等工作,加强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育符合成果转化标准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生成方向转化落地。


(来源:大国人才

责任编辑:张编辑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