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科研工作者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环。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要持续加强组织保障作用,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创新创造容错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激活科研工作者发展“一池春水”。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让科研工作者大展拳脚。当今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和发展相辅相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离不开改革。要让科研工作者大展拳脚,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建立完善党管人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教育、科技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要把稳科研工作者工作总体方向进行改革,着重从大局出发,在人才战略整体上进行谋划考虑,分层分类推进,持续优化完善为人才松绑、向用人主体授权,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持续做好科研工作者“引、育、用、留”文章,以改革活力,推动科研工作者工作蓬勃发展。 建立创新创造容错机制,让科研工作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创新创造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难免出现失误或错误,要想方设法让科研工作者放下思想包袱和顾虑,而容错机制正是激发科研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催化剂”。要结合地方和发展实际,引导相关单位、企业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宽松、包容的软环境,充分调动起科研工作者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在创新创造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条件不充分、时机不成熟、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尽力给那些锐意进取、打破常规的科研工作者扫清体制障碍、提供多方支持,激励他们更加勇敢地啃“骨头”、涉“险滩”、探寻“新领域”。 做优人才环境,让科研工作者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唱主角”。要创设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创新的社会环境,树立优化人才服务永无止境的观念,优化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要坚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解决好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关键小事”问题,打通服务科研工作者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科研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要注重科研工作者的创新过程,寻求创新结果与创新过程的平衡点,不应单纯地“以结果论英雄”;注重舆论引导,发挥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积极树立科研工作者先进典型,宣传科技工作者催人奋进的感人事迹。要用好用活“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让科研工作者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唱主角”,激活科研工作者发展“一池春水”。 (来源:大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