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人才工作要“立足当地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人才基础”。相对于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中小县域受困于相对滞后的发展实际,引才少、留才难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做好新时代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当地发展实际,既要有引人之术,又要有用人之道,更要有爱才之心。 涵养“求贤若渴之心”招才引才。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形不成规模,就难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在区域竞争激烈、营商环境要求更高、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紧迫的新形势下,更要具备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大市场、不同资源,依托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平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平台,完善人才引进储备数据,加大与特色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力度,有效利用其丰富的人才、科研资源,“订单式”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人才引进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 涵养“不拘一格之心”养才用才。当前,各地方不断加码人才政策,对于产业规模较小、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县域而言,仅靠拼政策、拼配套、拼地域,难以占据发展优势。只有发挥创新思维、独辟蹊径,才能在人才竞争中不缺位不错位。要处理好“所需”和“所求”的关系,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坚决摒弃唯地域、唯亲疏、唯学历的思维,通过招录、聘任、兼职、合作等“引才”“借才”形式,最大限度为我所用、满足所需。要处理好“高大上”和“接地气”的关系,抢抓国家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既引进具有产业创新引领能力的外来人才,也大胆使用、深度培养促进特色产业突破的本地人才。只有不断“借优补劣”,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挺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脊梁。 涵养“尊才重士之心”留才聚才。党的坚强领导是地方发展的“定海神针”,更是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要为企业和人才发展打造最宽松、最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人才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建立有力的推进机制,统筹“产业、人力、资本、服务”要素资源,全方位帮助企业和人才“站台助威”,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人才政策,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要素支撑,为企业和人才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要建立一套精准的服务体系,搭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平台,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在政治待遇上“受尊敬”、政务服务上“享快捷”、居住环境上“得厚遇”,让各类人才慕名而来、安心扎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全部聪明才智。 来源:大国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