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继续搞好农村的改革,继续加强农业这个基础。 9月1日 中国大陆兴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正式通车。到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6.1万公里。 9月22日-10月7日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11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2月19日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2月4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电饭锅、电熨斗、铅笔、自来水笔、蘑菇罐头、海盐等十多种轻工产品年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12月24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2月28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2月30日 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温饱达到小康是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本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873亿元。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一九九一年 6月26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先后作出《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9月4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月29日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9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目标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12月15日 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本年 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课题组,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一九九二年 1月18日-2月21日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谈话,明确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次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月8日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提出动员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4月3日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5月20日 “五个一工程”首次颁奖。 6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同温饱水平相比,小康水平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所达到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看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是,争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10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通过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大会提出,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九九三年 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20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月15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本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结束。 7月2日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0月31日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1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11月14日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月15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确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2月25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1994年,我国陆续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一九九四年 1月24日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月28日-3月3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力争在20世纪末最后的七年内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3月23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宣布粮食生产实行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实行市长负责制。 3月2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月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月5日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8月23日 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九九五年 3月18日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1999年,国家相继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 5月1日 全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 5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月28日 中共十四届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