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八六三计划”)。 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5月14日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争取在“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彻底改变单纯救济的扶贫办法,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当年,确定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为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6元,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标准为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按此标准,1986年全国贫困人口约为1.25亿,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为331个,同时划定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6月25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月8日 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 7月12日 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强调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九八七年 10月13日 邓小平在会见匈牙利客人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 10月25日-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通过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提出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1月24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本年 “丰收计划”开始实施,旨在大面积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九八八年 2月2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住房供应管理逐步由单位化向社会化、专业化改变。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3月11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9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要求各级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4月13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6月7日 邓小平在会见波兰客人时指出,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 8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 9月5日 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客人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月7日 我国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9月12日 邓小平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还指出,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 9月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推行“燎原计划”,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0月24日 邓小平在视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本年 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计划。各地区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一九八九年 春夏之交 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发生政治风波,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的,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6月24日 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在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明确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9月29日 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198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的第八位;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每人每年76元,提高到1988年的63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3.7%;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一部分居民生活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 10月30日 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通过社会集资,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实施希望工程。此后,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私营企业相继开展“春蕾计划”、“文化扶贫”、“光彩事业”、“幸福工程”、“贫困农户自立工程”、“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一九九〇年 2月23日 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请示》。指出,从1991年开始,全国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到20世纪末全国实现小康目标时,贫困地区要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3月3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4月12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开放方案。上海浦东新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新区。此后,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新区陆续批复设立。到2021年6月,全国共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 6月19日 江泽民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国11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90年代,我们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